一位十五歲的美國女孩經常被大人問到「未來你想做什麼?」
某天又被問到一樣的問題時,她很不客氣的回答說,不要再問我未來想做什麼,我「現在」想當作家,你們大人只關心孩子的未來,卻不關心現在需要什麼!
是啊,現在我們想做什麼?我想寫字,想旅行,想看電影,想閱讀。雖然同一時間無法滿足這麼多慾望,但可以透過踏實的當下去規劃與實踐,而非大談論闊虛無飄渺的未來。
假如想做的無法完成,那就做能做的事,想旅行但沒錢出國,那就先走臺灣;想改變世界但沒能力,那就先充實自己;想改變自己但沒信心,那就主動認識有信心的人。
流浪者都知道未來的路太遙遠,與其談論未來「要去哪」,不如關心現在「正在哪」
也許把握當下的人經常被人誤以為衝動、不懂事、叛逆,規劃不夠完善,思考不夠周全。
但偶爾任性,尊重自己的心理需求不是罪,不斷的服從與順服才是最可怕的無期徒刑。
《給回來的旅行者》書摘(新書上市!)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91162